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0日晚刊登了IPO招股书申报稿,并将于5月29日上会,“叩关”创业板。尽管博腾制药的各项财务指标基本符合登陆创业板的条件,但其经营中潜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极有可能成为博腾制药闯关IPO的绊脚石。
身处行业中端经营两头受制
资料显示,博腾制药是一家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成立约7年的企业主要生产包括治疗艾滋病、丙型肝炎、心血管、糖尿病及抗肿瘤等新药的高级医药中间体。此次公司拟发行3225万股A股,募集资金将投向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多功能GMP中试车间(109)、多功能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110)等三个项目的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服务的创新药有35个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21个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4个处于新药申请阶段,3个于2011年获批上市,2个于2006-2009年获批上市。
发行人定制研发生产的具体产品形态主要是医药中间体。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发行人主要负责基础化学品到医药中间体A-5和B-5的工艺开发,医药中间体A-5和B-5的质量研究,以及医药中间体A-3到A-5、B-3、B-5的生产过程。发行人的上游企业为定制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客户为跨国制药公司。这就决定了,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博腾制药的经营业绩既要受到上游原材料几个波动的影响,又要受下游客户需求的制约。
化学药物的发现、开发是一个漫长复杂并充满风险的过程,从发现新分子实体到创新药上市的整个过程,只有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的成功率。新分子实体药的研发成功率很低,研发周期也较长,导致新分子实体药的研发成本非常高昂。根据EvaluatePharma的最新要就成果显示,2010年成功研发一个新分子实体药的成本已经增长到20亿美元。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日益严格、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提高、创新药专利权大量到期、欧美国家推行医疗改革压低药品价格,跨国制药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经营压力。为了应对经营压力,快过制药公司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逐步将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专业分解,并外包给医药合同研究企业、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和医药合同销售企业等独立的专业机构,同时出手或关闭大量研发和生产设施,从而降低固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而创新药研发领域的萎缩,无疑将制约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的发展空间。
通常,在“定制研发+定制生产”的业务模式下,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掌握着创新药的化合物机器适应症等核心专利,而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掌握着生产工艺技术,这种业务模式有利于跨国制药公司于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之间建议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这种业务模式决定了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的经营命运更多地掌握在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的手中。一旦FDA\\EMA等全球主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创新药的批准上市速度大幅放缓,将减少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可以服务的专利药数量,从而减少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另外,作为创新药定制研发生产的中间环节,博腾制药的经营业绩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由于很多原料属于化工产品,与石油价格波动的关联性较大,近年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也将在一定程度影响公司的原料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业绩。
人员配置不足市场地位存疑
在国内从事创新药定制研发生产的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和药明康德。凯莱英是一家专门提供厌恶研发生产服务的非上市公司,自1998年以来先后在中国投资建立五家公司,全球员工超过1200人,2009年营业收入为8200万美元,约占当年全球市场份额的0.34%。药明康德是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最主要业务室提供医药合同研究服务,同时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2010年药明康德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收入为3920万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12%,约占当年全球市场份额的0.16%。
本文链接: http://ampacfinechemicals.immuno-online.com/view-762850.html